據外媒報道,電動汽車在全球范圍內正在迅猛發展,但電動汽車要成為主流可能還有待時日。
在去年全球銷售的510多萬輛電動汽車中,中國、歐洲和美國共售出了近200萬輛電動汽車。國際能源署的目標是到2030年將全球電動汽車的份額增加到30%。中國汽車制造商北汽新能源和比亞迪、美國電動汽車制造商特斯拉和日本日產是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生產商。它們總共制造了大約56萬輛全電動汽車。
然而,根據BloombergNEF的2019年電動汽車展望報告提供的數據,這一數字在當今10億輛汽車總量中所占的比例還不到1%。
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重視減少碳排放,它們開始提供各種激勵措施,以推進建設綜合基礎設施,并鼓勵司機改用電動汽車。挪威為電動汽車購買者提供了免稅優惠,該國46%的汽車是電動汽車。中國深圳是少數幾個擁有全電動公交車車隊的城市之一。其他國家,如美國和印度,已經制定了各自的發展目標,以期走上零碳排放汽車工業的道路。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能源研究所執行主任蘇博德(Subodh Mhaisalkar)表示:“對環境有承諾的國家,它們的各大城市非常愿意提供充電基礎設施?!?/p>
現在,不僅僅是汽車和公交車正在變成電動車。其他的電動交通方式,如摩托車、輪船和三輪車,也在紛紛涌現。然而,我們距離減少碳足跡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為世界上38%的電力仍然來自燃燒煤炭。隨著更多的電動汽車和充電站涌現,對電力的需求也會增加。根據BloombergNEF的預測,到2040年,電動汽車將導致全球用電量增長6.8%。
這并不是該行業面臨的唯一困境。與越來越多的公司一樣,美國知名摩托車制造商哈雷戴維森(Harley-Davidson)也開始努力尋找自己的市場位置。以吸塵器和無葉片風扇等家居產品聞名的英國家電制造商戴森科技(Dyson)在10月份取消了自己的電動汽車項目。
幾天后,哈雷戴維森停止了其名為LiveWire的全電動摩托車的生產。這一決定是在發現其充電機制出現問題后做出的,距離這款摩托車首次亮相還不到一年。
盡管如此,財務和技術上的困難也使這些傳統公司很難進入電力行業。盡管存在這些挑戰,但每天都會涌現出越來越多的參與者和不斷改進的技術。電動汽車市場也為空中科技的進步鋪平了道路。Volocopter公司與直升機停機坪開發商Skyports合作,計劃開發新加坡的商業空中出租車服務。
Skyports的聯合創始人鄧肯-沃克(Duncan Walker)稱:“我們絕對相信,這將是一種有意義的城市出行方式。我們認為這是交通網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鳖嵏矓凳畠|美元的汽車工業需要時間,但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開發電力基礎設施的標準模型。在電動汽車最終成為主流之前,它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