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佛道争父子相残,道僧科夏护国寺_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
笔趣阁 > 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 > 第540章 佛道争父子相残,道僧科夏护国寺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40章 佛道争父子相残,道僧科夏护国寺

  第540章佛道争父子相残,道僧科夏护国寺

  七月

  太子石邃对父亲石虎的不满已经达到了顶点。

  七月五日

  石邃对外称病不理政事,却秘密带领平日里对石虎不满的宫内大臣、文武官员五百多人骑马到中庶人李颜的别宅饮酒。

  宴会上,石邃趁机对李颜等人说:

  “孤想到青州杀死东莞公石宣、乐安公石韬二人,有胆敢不跟从的,就地斩首!”

  说着,东宫的卫队杀气腾腾的冲入宴会大厅,虎视眈眈的盯着在场的众位大臣,门外的李府守卫,也被东宫的左右卫率缴械。

  原本还在饮酒的大臣们,诺诺不敢言对,只得叩首,也不回答。

  石邃当他们都默认了,便让卫队护送着他们,与自己一同前行。

  可出了洛阳东门,行数里后,众人都逃散,卫队士卒不敢对这些红袍、紫袍的大员动手,只得放过。

  石邃见诸大臣不顾身份的逃窜,十分生气。

  这时,李颜跪地叩头,极力谏止,说事已不可为,现在停手,还犹可为。

  石邃遂假借自己醉酒,昏昏带队返回东宫。

  这边,石邃走后不久,石邃的生母郑皇后,听说此事,私下派遣身边的人责问石邃。

  恰逢石邃回宫,本就心里抑郁,听闻来人责备,怒杀来使。

  七月六日

  石虎听说石邃生病,本想去探视,结果被石虎信任的佛图澄阻止:

  “陛下与太子有冲突,贫僧为陛下计,不宜经常去东宫。”

  最终石虎选择派自己所亲近信任的女尚书前往察看。

  石邃见来人是受到石虎宠爱的女尚书,感觉受到了侮辱,喊她近前谈话的时候,乘势拔剑刺击。

  石虎得知自己派去的爱妾被太子刺死,怒不可遏,先是拘捕李颜等人诘问。

  李颜害怕到了极点,只能原原本本述说了原委,石虎一张脸黑得可以滴出水来,可知其愤怒到了极点。

  当场下令处死了李颜等东宫三十名属官,并下令把石邃幽禁在东宫。

  但,不久又心软,毕竟是自己的嫡长子,便下令释放了他。

  在太武东堂召见他,石邃心中有怨,朝见时不谢罪,顷刻便离去。

  石虎让人追上去对他说:

  “太子应召朝见皇帝,怎么可以急遽离开?”

  石邃道:

  “虎毒尚且不食子,从来没有听说过父亲因为一个宠妾幽禁儿子的,这还能够叫父亲吗?

  可见皇帝召见太子,只是碍于世人的成见。

  我身为太子,前去面见,已然是顾全了国家。

  而我身为儿子,既然父亲不愿意见,我又何必在眼前晃荡,惹人心烦呢?

  况且陛下连海阳王都可以杀害,又怎么会顾忌我们父子的情分呢?

  我这么做,除了有怨恨,还有保命的缘故。”

  石邃如此告诉来人,本意是想要通过他,让石虎了解他的真实想法。

  谁知石虎听完大怒,结合李颜的供述,认为石邃有篡位的嫌疑,下令废黜石邃为庶人。

  当夜,石虎下令杀死了石邃和妃子张氏,连同男女共二十六人合葬在一口棺材内,并诛杀石邃宫臣中的门党二百多人,废郑皇后为东海太妃。

  七月十日

  石虎另立次子石宣为天王皇太子,石宣的母亲杜昭仪被封为天王皇后。

  向世人证明,儿子他有的是,若有人敢反抗自己,就算是儿子,也逃脱不了一死。

  诡异的是,在石虎如此暴政之下,居然并没有太多的反叛。

  有一部分原因,在之前给他提意见的佛图澄身上。

  佛图澄是佛门高僧,传闻在西域得道,以戒学为平生所奉,有“酒不逾齿、过中不食、非戒不履”之法,并以此教授徒众。

  后经由河西走廊,入得中原传经,前后接受前赵刘曜父子礼遇,又得石勒奉养,在洛阳白马寺暂住。

  白马寺主持普冥大师以弟子之礼侍奉,专门为其召集赵国各地的佛教弟子,于洛阳西郊,设坛传道。

  适逢石虎微服,得闻真经,大喜过望,以为是因为自己,使得赵国有高僧降世,遂建护国寺,奉佛教为国教,佛图澄为国师,并在皇宫中建有礼佛殿,供佛图澄居住。

  而佛图澄与普冥凭借石虎的信任,不断在赵国各地推行道化,所经州郡,均留下弟子,建立佛寺,三年时间里,凡八百九十三所。

  石虎也借由佛门特殊的作用,得以安抚赵国百姓。

  同时,赵国朝廷因为上有所信,下有所效,都十分笃行佛教,因此洛阳佛学、信佛之风盛行,护国寺香火鼎盛异常。

  而为了抵御赵国不断向北渗透的佛教信仰,白枢于北定五年下诏,请得天师道当代天师张明理来京讲道。

  听完张明理的讲道,白枢十分当场表现得十分高兴,下诏敕封天师观的祖天师白朗,“降魔护道天尊”。

  同时,为了不让道教一家独大,没过多久,白枢同样请琉璃寺当代主持普明大师,在京郊设坛讲道,前去的是太子白锴。

  白锴在整个过程中,同样表现得很感兴趣,于是白锴上表,阐明佛学与道学,应该同等重要,不该褒此而贬彼。

  白枢同意了白锴的上表,下诏敕封琉璃寺第一代主持法兰大师,“驱魔宏法佛祖”。

  没多久,白枢又召见了寓居淇阳的孔氏后人,孔先。

  由于当初孔子逝世后,天下动荡,许多孔氏弟子,在嫡传子的带领下,都托庇在当时的儒学盛行的大国之一,白国。

  而在曲阜留下了一支旁系。

  可白国覆灭,国都太原被秦军焚毁,白氏自身尚且难保,所以托庇在白国的孔子嫡系也遭到蒙难。

  等到白氏复兴,得到高帝封为白公,重立白国,白氏多番寻找下,终于在河内郡某乡野之中,找到了正在教书的孔氏后人。

  经过该孔氏后人的陈述,白氏在所存的孔氏谱系上,找到了他的父亲,最终确定,他是寓居白国,仅存的孔氏嫡系。

  但这时候,留在曲阜的孔氏旁支,被武帝扶持,宣称嫡系已经全部遇难了,自己合该为嫡门嫡系,不承认白国找到的孔氏子。

  这场孔门嫡系之争,持续了上百年,甚至后来的经学之争,也涉及到了。

  白氏身为孔子的最大资助者,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在儒家内部有着极大地的话语权。

  而曲阜孔氏,不管怎么说,都是孔子之后,最终双方谁也奈何不了谁,都偃旗息鼓,不了了之。

  不被曲阜孔氏所接纳的嫡系子,只能一直居住在白国,但他们坚定,只有曲阜,那个埋葬了先祖的地方,才是自己的所在。

  所以一直不愿称为白国孔氏,或河内孔氏,而是自称寓居在白国的孔氏子。

  在孔先觐见白枢后,白枢以神州蒙尘,中原大地,甚至于孔子故里,被羯赵占据,然孔子之学问,惠及后世多矣。

  当场下诏,敕封儒门先师孔子,“荡魔宣教先师”。

  同年,白枢决定,置道僧科,专司管理夏国内道士、僧人的度牒,以及各地开办道观、寺庙的资质。

  道僧科为五品职衔,属尚书省左民曹所属,长官为道僧科郎中,副官为道僧科员外郎。

  道僧科下有道录司、僧录司,皆是六品职衔。

  道册司长官为左右正一,各一人;副官为左右阐教,各一人;皆六品。

  僧册司长官为左右善世,各一人;副官为左右演法,各一人;皆六品。

  下诏敕封天师府天师张明理、琉璃寺主持普明、孔氏嫡传孔先,同为大国师,享受同一品待遇。

  并在淇阳西二十里,与共县之间,择址建一护国寺,全称“大夏护国寺庙”,占地约百亩,由白枢亲自题名。

  寺内设中、北、东、西四殿,由三家各自派人主持香火一事,由朝廷出资、建设、维护。

  其中中殿,同时供奉着“降魔护道天尊”、“驱魔宏法佛祖”、“荡魔宣教先师”,三家各自派人供奉、打扫。

  至于东、西、北三殿,各自有所供奉。

  其中北殿归道、西殿归佛、东殿归儒。

  另外,中殿还会在三个巨大塑像之余,供奉夏国的英烈、有谥号的功臣,以供世人瞻仰、祭拜。

  据工匠科、匠作府、度支曹、国相府等有司官员估计,若需建好此庙,所需要的时间将长达数年之久。

  而且后续需要投入的钱财也不在少数,光是材料、人工等,不亚于筑造一座大城。

  同时需要动用超过十万的民力、上万名各种工匠,耗费数十亿钱,将近大夏三年的赋税。

  然白枢认为宣扬文化、教化百姓,奠定一地之文基,是万世之利,是塑造诸夏文明的重要手段,不可短视,因为瞻前顾后而留遗憾于后世。

  念及该地会因为护国寺,会自然形成一座城邑,不如提前建好,便于规划。

  便下令顺带在护国寺不远,建一小城,取名宣化,级别为县级,护国寺属宣化境内,建好后,再选派县令及其官吏若干。

  为了保障护国寺、宣化的顺利竣工,尽力减少其中的贪腐。

  白枢任命太子白锴兼领宣化总管,任命御史中丞鲜于逊为监工,两人各司其职,全权负责建寺、建城一事。

  请收藏本站:https://www.gddlt.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gddlt.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