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阴谋破灭,君臣和睦_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
笔趣阁 > 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 > 第232章 阴谋破灭,君臣和睦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32章 阴谋破灭,君臣和睦

  第232章阴谋破灭,君臣和睦

  “原来是白兄,不知白兄在此拦我车架,是有什么见教吗?”霍光一见来人便认出了。

  来人正是白斌。

  白斌笑着道:“我是来救大将军命的。”

  霍光心惊,知道在他们这个位置,几乎不会开玩笑。

  “我知大将军此路,是去赴长公主之宴,不知是否。”

  霍光心中已经十分相信白斌的话了。

  “如果大将军相信我,还请车中一叙!”说罢,白斌做出一个请的动作。

  霍光给一旁的侍卫和车夫道:“你们跟着大鸿胪的车便是。”

  霍光随着白斌进入马车,只见马车里还有一人,是个四十多岁的妇人。

  霍光行了一礼,妇人回礼,三人坐罢,马车缓缓前行。

  霍光眼睛直盯着白斌,白斌没有弯弯绕,直接将上官桀和桑弘羊、燕王刘旦、长公主等人的阴谋和盘托出。

  “这,长公主可是陛下的亲姐,也是看着陛下长大的啊!”

  霍光相信上官桀和刘旦等人谋反,怎么也想不通为何长公主也会参与。

  白斌知道仅凭一己之言,不足以信服,便向霍光介绍一旁的妇人。

  “这位是安陵上官氏的家主上官何,这一切都是她们家族告诉我的,不然我也不会知道上官桀的阴谋。”

  霍光看向上官何。

  “大将军有礼了,我是现任的上官氏家主,我上官氏一向不愿意参与斗争,只想要家族富贵,子弟平安即可。”

  霍光点头,这都是不可厚非的,自己也是这般想法的。

  “所以家族全力支持上官桀出仕,想要保证家族不被宵小伤害,可是没想到,上官桀自从掌权之后,越来越叛离家族的初衷,不仅争权夺利,还不顾亲情,这才有了将上官音送进宫中的事。

  我们上官氏原本是极力不同意的,但奈何上官桀贵为左将军,又是辅政大臣,早已脱离了家族的影响,反而撺掇许多不知真相的家族子弟参与其中。

  好在上官音的父亲上官安对音儿还有感情,不愿意音儿陷入这场政治风波里,所以偷偷向我们告密,可是我们并没有大将军的门路,而且就算有,贸然上门,恐怕会让大将军起疑心,且此事急切,反倒耽误了良机。

  故而拜托大鸿胪将上官桀等人的阴谋转告与您。”

  霍光听完上官何的讲述,再加上白氏作保,已经信了有八成了。

  恰好马车停到了大将军府,霍光与白斌二人告辞。

  回城东的路上,上官何问白斌:“世子,大将军会相信吗?”

  白斌笑着道:“会的,为什么不信,这事关他自己的性命,一定会上心,更何况他的手段不菲,自然能够轻松地查验这件事的真伪。

  你放心吧,有你亲自前来说明情况,并不会牵连上官氏,只是,在长安的那些亲近上官桀的子弟,恐怕保不了了,伱要分清轻重,不要因为亲情贸然与他们联系,以免引火烧身。”

  上官何松了口气。

  “世子,放心,上官氏知道轻重,要不是有白氏的帮助,上官氏在此一事之后空不复存,今后白氏若有驱使,上官氏绝不推迟。”

  白斌笑着道:“好说,好说。”

  另一边,回到府中的霍光立即派人去调查这次宴会的经过,又派人去关注上官桀、桑弘羊、丁外人等人的动向。

  果然发现了猫腻,在抓了一个知道内情的人,经过审讯,发现与上官何的话一模一样,没有出入。

  霍光果断将搜集的罪证给汉帝看。

  汉帝发怒,让大将军霍光全权负责此事。

  于是在大将军的命令下,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三辅都尉开始照着霍光提供的名单抓人,一时间整个关中缇骑四散而出。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有大事发生。

  很快,上官桀父子被抓住,族灭,因为上官音年幼没有参与这场叛乱,加上是霍光的外孙女,所以没有被废皇后之位,依旧担任皇后。

  而安陵上官氏因为举报有功,免去祸患,不再追究上官桀出身安陵之责,至于在长安的与上官桀父子有关联的所有上官氏子弟,都被下狱,择日问斩。

  其次,御史大夫桑弘羊因为参与其中,族灭。

  丁外人也被族灭。

  而长公主和燕王刘旦,自觉罪孽深重,自杀。

  大鸿胪白斌被任命为御史大夫,自白烔之后,白氏又重新担任了三公之一。

  汉帝因为霍光挫败上官桀等拥立燕王刘旦的计划,封其为博陆侯。

  而在扫除政敌后,作为上官皇后的外祖父,又加上大将军、大司马、光禄大夫、辅政大臣的霍光“威震海内”,而身为朝堂“万年青”的白氏认可霍光的能力,支持他,所以使他成为大汉这个天下最大政权朝政实际上的决策者。

  汉九年(元凤三年)

  汉帝十六岁,正式加冠,亲政。

  大赦天下。

  但是霍光依然掌握朝政,因为汉帝自认为能力不如他,再加上又十分相信他的品行,决定仍委政于霍光,并赐其剑履上殿,见帝不拜,进宫不需要传递的特权。

  虽然汉帝给予了霍光极大的殊荣,但是他仍然紧守君臣之礼,没有用过一次汉帝赐予的剑履上殿,见帝不拜的权限,对待汉帝仍然是毕恭毕敬。

  但凡有大事小事,仍会进宫与汉帝商量,由是更得到了汉帝的信任。

  汉十三年(元平元年)

  六月二日

  年仅二十一岁的汉帝刘弗陵因病崩逝,群臣悲痛不已,鉴于刘弗陵在位期间委任贤臣,识破奸逆,故而上谥号“昭”,容仪恭美曰昭;智能察微曰昭;德礼不愆曰昭;德辉内蕴曰昭。

  又商议庙号,但群臣都认为昭帝的功绩恐怕还不足以立庙,所以按下不表,但是均认为,大汉以孝治天下,为百姓作表计,可以上“孝”字,是为大汉孝昭皇帝。

  由于昭帝早逝,没有子嗣,所以群臣商议新帝前来长安主持丧礼。

  最后大将军霍光认为昌邑王刘贺,年岁不大不小,又没有复杂的背景,又是武帝的孙子,合适作为昭帝的继嗣,继位为皇帝。

  其他人见霍光都这么说了,便同意了,随后派人前往昌邑国迎接新帝。

  “诏令昌邑王:派代理执行大鸿胪事务的少府史乐成、宗正刘德、光禄大夫丙吉、中郎将利汉征召王,乘坐七乘的传车前往昌邑国在长安的府邸。”

  诏令来到昌邑国的时间是半夜午时,所以刘贺就用火烛照着打开玺书。

  看完玺书,刘贺只感觉一块大大的黄金砸在了自己的头上,一夜都激动不已,于是在当天中午就启程前往长安,下午就到了定陶,赶了快一百三十五里,使得侍从人员的马一匹接一匹的死在路上。

  因为觉得成为了皇帝,所以天下的东西就应该予求予取。

  故而一路不仅耗费民力财力去寻求奇珍异宝,还放纵奴仆劫掠民女。

  很快刘贺抵达霸上,大鸿胪在郊外迎接,主管车马的驺官奉上皇帝乘坐的车子。刘贺让他的仆从寿成驾车,郎中令龚遂同车。

  天明到广明东都门,龚遂提醒道:“按礼制,奔丧望见国都就要哭的,这已是长安的东郭门。”

  刘贺难为情道:“我咽喉痛,不能哭。”

  到了城门,龚遂又劝他哭,刘贺则回答道:“城门和郭门一样的。”

  将到未央宫的东门,龚遂说:“昌邑国的吊丧帐篷在这个门外的大路北,不到吊丧帐篷的地方,有南北方向的人行道,离这里不到几步,大王应该下车,向着宫门面向西匍匐,哭至尽情哀伤为止。”

  这次刘贺同意了。

  七月三日

  刘贺接受皇帝玺印和绶带,嗣孝昭皇帝后,继承帝位,却并未谒见高庙,又按照礼制,尊汉昭帝皇后上官氏为皇太后。

  七月二十一日

  昭帝下葬于平陵。

  昭帝在位时,由于年岁太小,故而政事多出于霍光,直至昭帝成年,自认为德行能力不如霍光,所以仍委政于他,由此君臣之间相互信任,又在朝廷安危的关键时刻,平定了政变,保持了汉廷的稳定。

  在霍光的建议下,昭帝仍然运用武帝末期的严刑峻法,重视吏治。但是不同的是,其并不纵容官吏随意解读汉律,而是着重于调查民间疾苦及冤案、官吏失职等事宜,处置了纵容反叛的少府徐仁、廷尉王平、左冯翊贾胜胡等人。

  又先后四次察举贤良,并在田千秋辞去丞相之位后,任命同是农家大师的田延年为相,由是表明重视农耕的态度。

  不仅如此,其在位期间解决了匈奴多次入侵、西南夷多次反叛的问题,又派出名臣傅介子解决了西域不服的问题。

  汉廷派出傅介子前往楼兰,以发放汉廷赏赐为名,携带黄金锦绣至楼兰,于宴席中斩杀楼兰王安归,另立在汉朝的楼兰质子尉屠耆为王,并改其国名为鄯善,迁都于扜泥城。

  另外还加大了太学的博士数量,使得太学的博士数量来到了百余人,进一步有效地助长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并对于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请收藏本站:https://www.gddlt.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gddlt.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